河套是黃河中上游兩岸的平原、高原地區,因農業灌溉發達,又稱河套灌區。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內蒙古高原中部黃河沿岸的平原。一般講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陰山以南的黃河沖積平原,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。
俗話說:“黃河百害,唯富一套”、“天下黃河富河套,富了前套富后套”。河套平原,它北靠陰山,南臨黃河,地勢坦蕩。一馬平川,阡陌縱橫,土壤肥沃,米梁滿囤。被世人稱為“塞外的米糧川”、“塞外的金糧倉”。
春天,迎春花、杜鵑花、牡丹花、玫瑰花……把繁華的農村裝扮成了比廣場更美得“植物園”。農民們也種下了他們一年的希望。
夏天,一望無際的河套平原,綠油油的莊稼綴滿大地,微風拂過,似一湖綠水,葉子輕搖,更似碧波蕩漾,處處一片生機,充滿無限活力。那阡陌縱橫的水田,在陽光的映照下,似鏡、如玉,潔白的云朵落在水中,好似九天仙子飄落人間,在這一池池碧波里嬉笑、打鬧。感嘆這自然、富饒的河套風光,真如一幅美麗、迷人的重彩油畫!
秋天,田地里,玉米、葵花、西瓜、蜜瓜……都成熟了。內蒙古面粉里有名的小麥變成了愣牌、套王雪花粉遠銷全國各地,深受人們喜愛。田里勞作的人們,想象著他們春耕、夏鋤、秋收、冬藏。付出辛勤、灑下汗水,當金秋時節,糧滿囤,谷滿倉,家家戶戶存余糧。
冬天,天上飄著雪花,地上鋪著雪毯,大樹披上銀裝,孩子們堆雪人、打雪仗、滾雪球。
孕育華夏文明的母親河在蒙古高原的中段揮毫出一個巨大的“幾”字,而河套,就在這個“幾”字的頂端安享著千百年來的富庶。盡管它沒有江南魚米之鄉的秀麗景色,沒有天府之國的雨露潤澤,但是河套是沉靜的、寬厚的、穩健的、富饒的,它給了這里的人們更多的是豐收的喜悅。農業文明與畜牧文明交界的土地上,經濟發展方式能夠像蒙漢兩族人民一樣和諧相處,興旺發達。農業和工業的發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,讓綠樹掩映沙漠,讓草原更加美麗,農牧民和諧共生,在這一方藍天下世世代代繁衍生息。相信河套平原在母親河的滋潤下,這一方凈土會更美,這一方天空會更藍!